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小历史宣讲员”培训课程走进天津塘沽湾学校。 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供图
“大家好!我是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的小历史宣讲员,接下来由我为您讲述这段历史……”近日,在天津塘沽湾学校的课堂上,同学们正在宣教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展开宣讲练习,气氛十分热烈。作为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社教活动的一大亮点,“小历史宣讲员”培训课程遵循“收获、分享、传承”的教育理念,启发青少年传承中华文化,通过志愿讲解的方式爱上博物馆,加深对家乡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工作、“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持续开展“革命文物进校园”中小学博物馆示范课活动,以全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为立足点,打造具有红色底蕴的馆校联动品牌项目,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革命文物传承和校园思政教育深度融合。
10月16日,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之“根”、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之“魂”、伟大实践是文化自信之“基”三大板块,天津市滨海新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贺淑荣为塘沽十四中的同学们带来一场生动的主题教育课。同学们充分感悟以人民为中心和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也进一步坚定了文化自信。
紧接着,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的宣教老师为同学们讲述中小学博物馆示范课《大沽铁钟回家的故事》,围绕“大沽铁钟为谁而铸?”“铁钟缘何漂流海外?”“它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三个思政课题,学生们重温了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也进一步增强了使命感与责任感。
“大沽口炮台发生过几次战役?”“在鼎盛时期大沽口共有几座炮台?”带着这些问题,宣教老师与同学们展开交流互动,课堂讨论热烈,学习氛围浓厚。通过现场讲授和VR云端虚拟游的形式,文物和历史实现了移动式、沉浸式传播。“将以史为鉴,以革命先辈为榜样,牢记使命,努力学习,奋发图强,成为新时代中国梦的筑梦者。”手抄报环节,三年级学生张彬写下了课后感想。
在课堂实践环节,宣教老师又以“口袋博物馆”VR教具体验带领同学们身临其境地“逛”起了博物馆。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聆听AI智慧讲解员的讲述,了解了大沽口炮台鼎盛期完整的防御体系,激发了学习历史文化的兴趣。
自去年8月入选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以来,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不断创新教育载体,联动校园共同打造别具一格的文博体验课堂,充分发挥好革命文物资源在爱国主义教育及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独特作用,激发青少年学生的精神力量。
即将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针对各年龄段学生特点,确定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内容,采取丰富适宜的教学方式,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系统性和亲和力、感染力。
作为天津首批中小学博物馆示范课入选场馆,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串联起教学环节,因地制宜开展研学课程,打造以“红色经典文化圈”为定位的爱国主义教育矩阵。天津市滨海新区文物保护与旅游服务中心博物馆部主任崔志华表示,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将紧紧围绕“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这一目标任务,积极探索“博物馆进校园”新模式,不断提高服务意识,拓展馆校合作新路径,真正实现思政一体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各类学习宣传教育活动,激励广大青少年砥砺敢于斗争之志,凝聚团结奋斗之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