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明清书法精品展焕发迷人光彩
天博文物修复师护航“线走丰姿”
图为展览现场。本报记者 王津摄
文徵明草书《五律二首诗卷》、董其昌行书《临帖卷》、刘墉行楷《上清紫霞轴》……作为天津博物馆新近推出的展览,正在五楼展厅开展的“线走丰姿——馆藏明清书法精品展”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展览从馆藏明清书法中遴选出73件套精品,让到场观众真切感受到中国书法的艺术魅力。
明清时期是中国书法发展的重要阶段。明代以崇尚传统帖学为总体特征,清代被称为“书道中兴”的朝代。天博收藏历代书法墨迹十分丰富,尤以明清时期为最,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学术研究价值,而且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本次展览展出60余位这一时期造诣非凡的名家代表作品,可谓件件精品,如明唐寅《行书诗扇页》,用笔婉转,书风俊秀挺拔,是其早年书法精品;明王宠行草书《游包山》诗卷劲健清朗,朴拙敦厚;清八大山人行书《唐人诗轴》,能够从中看到书法家晚期独特书风,给人以洒脱飘逸之美。
采访了解到,天津博物馆以“展览策划、文保先行”为保护理念,为保证展出文物的安全,展出前都要经过文物修复老师们的检查和修复才能与观众们见面。特别是书画卷轴等纸质文献在长期的保存和流传过程中,因为收藏外部条件的变化,会出现虫蛀、霉斑、老化、潮湿等伤损,正是修复老师们凭借灵巧双手、丰富的文保经验,以及先进的科技保护手段,对一处处破损磨旧进行了精准修复,为本次展览顺利推出“保驾护航”。
展厅中的环境检测也是文物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避免展览过程中文物受到伤害,天津博物馆已建成全馆覆盖的文物检测系统,达到24小时对文物的干湿监控。为本次展览上一件件个性张扬的名家名作保驾护航,让它们得以在观众面前重新焕发出迷人光彩。
分享到: